刘曜宁:扎根铁路货车检修一线的青年硕士生

广告位

刘曜宁:扎根铁路货车检修一线的青年硕士生 刘曜宁,车辆钳工高级工,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包头西车辆段自备车维修车间车辆钳工。2016年7月份,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

刘曜宁:扎根铁路货车检修一线的青年硕士生

刘曜宁,车辆钳工高级工,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包头西车辆段自备车维修车间车辆钳工。2016年7月份,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年11月在自备车维修车间台车组见习,2019年担任车间钩缓组副工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一线、乐于奉献,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虚心学习实践经验。针对车间生产一线存在现有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的问题,善于钻研解决办法,积极挖掘青年人的特长,牵头成立“曜宁科创工作室”,提出多项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方法,在基层检修一线持续展示着硕士研究生的先行风采。曾获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全路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和“技术能手”等称号,并连续三年获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

正确人生定位,扎根一线善于学习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从事着这样一线辛苦班组的工作,对于这个87年出生的大男孩来说,刘曜宁的选择让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坚持下来了。当与他沟通时,他的话不多,质朴谦虚、少言寡语、认真实在,或许是把精力和思路全部集中在钻研业务和工作上的缘故。大学时代的刘曜宁,就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善于钻研学术创新研究。凭着优秀成绩,最后考入内蒙古科技大学。

入路后,为尽快从一名现场实践经验不足的毕业生成长为铁路一线技术骨干,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请教,从一个螺栓的技术要求、一个标记的涂打和一个样板的使用学起,稳扎稳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在基本掌握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检修过程及落成要求的基础上,虚心向老职工探讨常见故障的根源,检修难题的解决方法,逐渐成长为货车检修的“行家里手”。

2017年,在对C70E车型转向架检修时,发现心盘底部裂纹超限,按照报废处理,防止车辆运行中心盘发生故障;2019年10月,在检查库内落成车时,发现段修车枕簧未入槽,及时经行处理,避免车辆运行中发生枕簧脱离的故障;2020年11月,在对C70E车辆车钩分解作业过程中,发现牵引梁磨耗板缺失,清除焊波后补装,防止车辆运行过程中,车钩从板对牵引梁的磨耗。

这些威胁铁路货车行车安全隐患的快速排查与处理,只是刘曜宁日常检修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工作之余,他积极加强与车间职能人员和其他班组职工的沟通交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面,逐步全面掌握铁路货车车辆检修专业技术知识,虚心向制动组学习制动管系的组装、摸漏,制动试验工艺流程,单车试验机的使用,向车体组学习车体底架、侧门及各梁的检修要求等,能够较全面的处理货车检修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

为改进检修作业过程,他利用下班休息时间主动学习统计分析理论,尝试对现有检修工艺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对检修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探寻可应用于铁路生产实践检修工艺过程评估的方法。在对现场生产数据分析比对过程中,常常挑灯夜战到深夜而不自知。最终,分别对一段时间内车间枕簧检测设备标准件测量高度和同轮型轮对左、右车轮直径尺寸差作为分析对象,应用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分析检测设备和检修工艺过程能力,讨论该分析理论在铁路检修现场应用的可行性,撰写论文《统计过程控制在铁路货车配件检修中的应用》,发表于铁道技术监督杂志,并荣获集团公司年度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

立足岗位成才,认真负责勇于创新

“身为技术工人,就要勇于为货车检修现场解决难题。”这是刘曜宁的座右铭。工作过程中,他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严把检修质量关的同时,寻求提质增效的方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其他岗位职工交流和对其作业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利用自身所学的创新创业理论,结合现场作业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

针对车体组职工携带工具登高作业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提出《铆电工具腰带》;针对转向架交叉杆支撑装置标志牌刻打效率低且出错率高,提出《数字钢印框》;针对转向架斜楔磨耗板不易分解,提出《斜楔磨耗板拆分器》;2018年,在转向架分解工位作业过程中,发现转向架枕簧分解劳动强度大,占用工时长,作业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枕簧输送线改造方案。

一开始,大家对这个大学生提出的方案抱着质疑的态度,通过不断试验,用手工制作的模型打破了大家的疑虑,最终申报集团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枕簧输送线的研制》,提高班组工作效率40%,节省车间年工时费5万元,并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优秀奖。

在车间见习期间,他发现很多人对安全帽存在抵触心理。参加工作后,他才体会到,在炎热天气或高温作业环境中,严密防护的安全帽不利于佩戴者头部散热,容易感到不适,甚至中暑。对此,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不断对安全帽内空气流动进行模拟仿真,设计制造了安全帽散热器,并于2018年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深知,实践需要理论支撑。对此,始终没有放松创新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组织的创新理论培训班,学习国际先进TRIZ创新理论,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二级创新工程师”称号。

发挥带头作用,严把检修质量“把关人”

职位的转变使刘曜宁对日常工作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作为钩缓组副工长,一花独放不是春,需要带领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一起学技术、练本领、提素质,这才是他要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

担任工班长以来,他牢记自己是班组的带头人与表率,积极配合班组长完成日常管理工作,不仅调动全组的积极性,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益,还时刻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青年人,带领大家一起成长进步。在车间检修任务重、工作强度大、设备陈旧等情况下,通过完善班组制度,规范设备管理,优化作业区域等方式,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不断提升检修质量。

针对铁路接触网接地线夹的改进,接触网绝缘体更换,互锁防松螺母组装,他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铁路接触网接地线夹》《铁路接触网绝缘子更换器》《互锁式防松螺母专用扳手》《一种新型放松螺栓组件》。在上级领导认可、鼓励与支持下,在2020年4月获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创新创业好青年”荣誉称号。

干工作要做到“知上知下”,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班组中,他坚持做“最后一人”,站好检修质量检查最后一班岗,到家经常是晚上七八点。在自身做好业务学习的同时,努力发挥带头作用,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提升班组职工整体业务能力,进一步保证检修工艺要求的落实,确保行车安全。秉持着“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理念,他全面掌握班组探伤、检测、试验等设备点检项目,做好设备管理与日常点检工作,组织班组职工进行学习,确保职工对自用设备点检内容全部掌握,加强日常点检工作检查,保证职工在开工前逐一落实点检项目,保证设备的技术性能良好,保障作业质量。

针对新职人员,他及时灌输“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思想理念,做好班组安全教育工作,让新职职工尽快熟悉现场作业环境,掌握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熟记安全岗位风险项点与安全红线内容,坚决做到“四不伤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善于发现青年人的特长,让青年人尽快熟悉班组各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岗位标准,了解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让新职人员逐步融入到现场作业氛围中。

汇集青年智慧,牵头成立科创工作室

为更好的服务于铁路现场生产实际,主动发现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职工,刘曜宁积极申请成立科创小组,他的努力与成绩也被段和车间领导看在眼里。

2021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曜宁科创工作室”筹备成立,工作室成员由车辆钳工、电机钳工、工程师等多个工种的党员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组成。

从那一刻开始,他如愿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团队和平台,干劲越来越足。走进以刘曜宁命名的“曜宁科创工作室”,仿佛走入了一个创新成果展示厅。“荣誉墙”“创新、团队、责任”的醒目标语挂在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各类创新成果井然有序……翻开作品台签目录,安全帽散热器、枕簧输送线改造、支门登车梯等一个个硕果赫然在列。

工作室致力于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汇集在一起,以“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汇集团队智慧,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方法,解决现场生产矛盾和问题,规避企业发展瓶颈,针对现场作业的低效点、企业发展的滞后点与劳动安全的薄弱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人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