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芬:投身农业终不悔  泥土写就别样情

广告位

刘先芬:投身农业终不悔  泥土写就别样情 刘先芬,1981年3月出生于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北圪洞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1年参加工作,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

刘先芬:投身农业终不悔  泥土写就别样情

刘先芬,1981年3月出生于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北圪洞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1年参加工作,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蔬菜园艺技术科科长。用她的话讲:“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上的农校、学的农学,干的农业技术推广,一个‘农’字,是我一生的追求”。正如她所说,40年来,她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农”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为农民服务,能够让农民多打粮食,让菜农多赚钱,让百姓吃上放心菜是她最大的追求和梦想。同时她不断潜心钻研业务,带领科室技术团队人员先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治区、市重大项目,亲自主持和负责市科技项目2项,参加6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次,自治区农牧丰收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次,出版专著9部(主编5部,副主编1部,参编3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1篇,其中独著6篇,执笔第一作者13篇,执笔第二作者2篇。主持自治区地方标准1项,参加制定国家及自治区地方标准7项,参与自治区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瓜、辣椒、马铃薯课题组65个新品种引起筛选试验,参加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的“凉冷蔬菜技术团队”武川县冷凉蔬菜院士专家试验站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同时编写了大量科普资料,被聘为自治区和市两级科协科普专家,经常参加一些重大项目研究、论证和评审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农业实用新型技术培训,每日和每周对全市“菜篮子”生产供应存储开展统计、汇总、分析、发布,对全市四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做了监测,确保首府百姓“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

先后获呼和浩特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呼和浩特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呼和浩特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专家”,连续三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将自己的青春热血都奉献在田间地头,她亲手抓的土左旗兵州亥与和林县公喇嘛两个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多次接受了国家、自治区和市领导的视察和观摩。她带领团队技术人员筛选出的20项农业新技术和34个农作物新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了一定贡献。

一份“信念”,只为农民富起来

巾帼不让须眉,提起她,很多农民熟悉她的身影,她像是“男人”一般的存在,扑下身子常年奔波在广大农村、设施农业基地等一线,足迹遍布全市主要乡镇和村。她负责的蔬菜园艺科技实训示范基地每一项试验都是她亲自安排、亲手设计。为了抢抓农时定植,每年的“五一”假期她从不休息,总能在园区里看到她的身影,她总在地里加班加点播种和定植试验田。她说:“每当看到温室里绿油油的新鲜果蔬和田野里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是她最开心的事儿”。

一份执着,只为农业更强

种植密度不足、群体整齐度不高一直是制约呼和浩特市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针对这一情况她从品种选择、株行距的调节、水肥管理等不同角度开展试验。经过大量的倾心工作,近几年呼和浩特市玉米种植密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亲笔撰写的《呼和浩特市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多措并举抓创建 集成模式创高产》《玉米新品种金韵308配套一穴双株高密度栽培技术》《呼和浩特市以项目带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思考》《夯实农业基础 加强技术推广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呼和浩特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分别在中国农技推广、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

在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中,针对引进 2BMS-4型专用播种机中间两行覆土少的问题,首次提出要改进覆土滚筒刮土板;针对专用播种机撕膜、破膜现象,又提出推广厚度0.01㎜地膜;针对苗与眼错位的问题,她提出了在鸭嘴后加装一个滚轮,通过滚轮使其左右拉力一致;针对整地不平施肥轮打滑造成肥料断流的弊端,她提出了车轮传动施肥,实现均衡下肥。同时,不断总结数据,亲自撰写的“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集成推广”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并将撰写的《玉米宽覆膜高密度精量播种丰产栽培技术》在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参加新型宽幅膜精量播种机试验与研发,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在马铃薯“两增五推”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针对呼和浩特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她带领农技人员总结出了一套栽培技术规程,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马铃薯种植密度得到合理化增加,同时农民应用脱毒种薯的热情高涨,种薯拌种率和田间药剂防治更是从无到有。同年她参加编写的马铃薯“两增五推”技术示范推广材料,获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亲自撰写的“马铃薯滴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在守护首府“菜篮子”上,她更是坚守初心使命,2020年1月6—7日,呼和浩特市气温以-30℃达到近35年来最低值。低温极寒天气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基地产生了一定的冻害,时间就是金钱,她冒着刺骨的寒风,第一时间赶赴一线,了解损失情况,并一个棚一个棚指导灾后缓苗,及时印刷和发放了《冻灾后蔬菜缓苗技术指导措施》明白纸,帮忙联系加固大棚所用钢丝、棚膜等物资,经过近一周的指导,部分温室蔬菜保住了,幼苗渐渐缓过来了。同时她为了让菜农更加直观了解蔬菜标准化栽培,她主编《呼和浩特市日光温室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丛书一套,为促进技术落地和的推广普及应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份使命,守护一方“净土”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和丈夫两人毅然选择放下家中需要照顾的儿子双双入居住地社区报到,2022年的同一时间,呼和浩特市又出现2例核酸初筛阳性病例,且几天内扩散迅猛。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夫妻两人再一次放下家中需要照顾的孩子,她迅速下沉至市农牧局共建社区康乐巷疫情防控第一线开展工作,每天一大早就冒着严寒,守候在大门口,仔细核对人员信息,一站就是6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再冷再难,她都坚守着岗位。晚上,她又要加班加点,积极协调第一支部党员干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认真敬业,被赛罕区人民政府和疫情防控指挥部评为“赛罕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党员突击队员”。

一份深情,甘做孺子牛

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她人生的座右铭。岁月无声,转眼她在农业技术推广这个岗位上已默默工作了20个年头,熟悉的人都问她,一个女人仍下孩子下乡蹲点你不辛苦吗?她总是笑着回答:“辛苦,但很充实”。这份工作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薪水,更是成就了她从小生活与热爱农村事业的舞台。她感恩每一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感恩家庭的支持,感恩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次挫折,感恩每一位农民对她的信任。她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他只是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好学上进,刻苦钻研,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女孩子的勤劳、朴实、坚强与执着,看到了一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工作的热爱与无私奉献。

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农技推广人员,十几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善良的心灵、坚定的志向,追求着这份美好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技术推广,是她一生的职业,明天,她还要继续耕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