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海:植树40年志为荒山披绿装

广告位

李振海:植树40年志为荒山披绿装 用时40年,种植树木60余万株,为2000亩荒山披上绿装。今年81岁的李振海被当地人誉为“活愚公”。 李振海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

李振海:植树40年志为荒山披绿装


用时40年,种植树木60余万株,为2000亩荒山披上绿装。今年81岁的李振海被当地人誉为“活愚公”。

李振海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塔温敖宝镇塔温敖宝村的农民。1984年,作为村里的种田大户,李振海过着衣食无忧的富庶生活,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在李振海心里一直有个难以解开的“心结”——开荒种田的土地,经常在大雨过后被冲刷得满目疮痍。“这让我很心疼。”

当时,李振海看到耕地水土流失和沙化日益严重,种田投入越来越大,产量却逐年下降,经过仔细测算,种树受益更多。

那时候,环保、生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新名词”,有些人认为李振海放着农田不种却上山种树,简直是“胡闹”。

尽管他的想法很有道理,但还是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倔强的李振海干脆背起铺盖进了深山。儿子看父亲真的上山了,便开着四轮拖拉机把他拉了回来。可第二天,倔强的李振海又再次上山。

山里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住在简易搭建的窝棚里,没有电,风吹雨淋、蚊虫叮咬,还要终日辛苦劳作。头一年到山上时,没有菜地,从家里带来的菜几天就吃光了,他只能在山上采点野菜拌咸菜就饭吃,喝的是河沟水,点的是煤油灯,每天早出晚归,与日月为伴。

坚定的信念使李振海无怨无悔地守在深山,1年、5年……40年,直到满山披绿。

如今,荒山变林海,浩瀚的人工林、清新的空气,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的荒山坡地。

从最开始树木成活率不足20%,到现在李振海所栽植的落叶松成活率达95%以上,这都得益于他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植树造林知识的执着和决心,“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李振海的身上得到了真正地体现。

“最开始的时候树木成活率不高,我就学习,定了很多的报纸,有内蒙古林业、新疆林业等几个省林业方面的报纸,一闲下来就看报纸,到现在家里还有四个麻袋装满着报纸。”李振海说。

李振海在植树造林这项工作里投入了太多的心血,也取得了优秀的成效。他一年四季与林木为伴,没有“农闲”,这些年李振海用一双手,一把铁锹,一把修树剪刀,硬是在这片荒山上栽满了树木,如今,60万株树木已经将李振海居住房屋周边的荒山全部覆盖。

种树成功了,闲不住的李振海,又琢磨上了“大事儿”。他对全镇有栽树意愿又苦于没有技术的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并无偿给他们提供树苗,从栽植到管护,李振海都全程提供服务。他把自己积累的一套种树经验编成十多页的小册子,无偿向乡亲和邻居们传授。

此后,李振海成功出圈,“取经”者络绎不绝。

这些年,他用于植树造林的费用超过200万元,无偿向社会各界提供大小树苗80000余棵,价值400余万元。

李振海也因为造林成绩突出,于2000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绿色长城奖章、202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荣获“北疆楷模”、“中国好人”荣誉称号等。

截至目前,李振海所栽植的樟子松及其他树木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植树造林地形成一条绿色的林带,总长2000米,宽500至700米。

据专家估算,目前李振海创造了经济效益超亿元,生态效益超过3亿元的总价值。

“树,我会一直种下去。”李振海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建一座“绿色长城”。(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通讯员 郑明 蒋希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