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控鼠疫迎战新冠 内蒙古着力建设卫生防控体系
记者 张丽娜 魏婧宇 呼和浩特报道
2020年至今,内蒙古的疫情防控一直面临着双线作战的局面,既要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守好国门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又要扎牢防控篱笆,防止鼠疫传播扩散。内蒙古克服地广人稀可及性受限、人员短缺、技术薄弱等不利条件,全力以赴防控疫情。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基层一线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的短板,亟待重视和解决。
双线迎战疫情
2020年11月下旬,满洲里市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8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疫情发生后,内蒙古卫生健康委迅速派出疾控流调、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救治专家前往满洲里市开展相关工作。满洲里市在14天内完成3次全员核酸检测,同时开展病毒溯源和流调工作,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450人,全部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洲里市的疫情在一个潜伏期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面对此次疫情考验,内蒙古的疫情防控快速响应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宋永胜说,各级卫健部门反复演练应急预案,出现病例或密接者,能迅速联动各部门采取行动。2020年11月2日,一名从外地返回呼和浩特的人员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当地在2天内追踪到82名次级密接者并全部进行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对4042名次密接者的密接者进行核酸检测。宋永胜说,为增加排查精准度,还扩大了核酸检测范围,尽管密接者的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但防控工作丝毫没有松懈。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从2020年3月底开始分流首都机场的国际航班,全力做好抵达旅客疫情筛查防控。“分流国际航班处置工作的一切保障区域和设备都是专用的,确保经停航班处置工作始终闭环管理。”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总经理郭涌说,“工作组不断优化流程,国际航班的处置时间由第一架的12.5个小时,到现在控制在4小时以下。”机场工作人员还进行创新,设置防护装备紫外线消毒室、候检消毒垫、酒精海绵证件消毒盒等,提升流调和检验检疫的效率。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内蒙古还筑牢三道防线,开辟第二战场,防止鼠疫蔓延。冬季的西乌珠穆沁草原寒冷刺骨,西乌珠穆沁旗疾控中心的防疫员顶风冒雪坚持每天到草原上进行鼠疫监测。为加强鼠疫疫情防控,2020年开始内蒙古57个鼠疫自然疫源地旗县将以往的春秋两季监测拓展为全年监测。对疫源地从事牧业和企业生产生活的高危人群采取精准防控措施和宣传教育。按照“管好牧羊人,盯住作业者,首诊负责制”的策略,有力有序开展鼠疫防控。
全力防控疫情
内蒙古地广人稀、医疗技术相对薄弱,在疫情防控中面临诸多挑战,但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不断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通过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时刻保持“备战”状态、动员群众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等措施,克服疫情防控中的困难,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调整优化指挥体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内蒙古结合工作实际,对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组建了综合协调、医疗防控、首都国际航班分流处置等8个专项工作组,建立起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防控方案,落实监测预警、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20年底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系由境外输入引起。疫情发生后,满洲里市卫健、海关、边检、铁路等单位协同配合,采纳疾控专家的建议,优化口岸疫情防控流程,铁路交接所建立分区工作制、公路口岸实施货车“甩挂”式通关、对集装箱进行严格消毒,有效减少我方口岸工作人员与外方人员的接触。
保持“备战”状态,增强疫情防控灵敏性。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许宏智说,2019年11月内蒙古出现人间鼠疫,各地持续攻坚50多天控制住疫情,在那次应急大考中,内蒙古疫情防控的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专业队伍、物资储备等得到了一次全面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处于疫情“备战”状态的内蒙古迅速响应,第一时间集结力量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群防群控在内蒙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鼠疫防控中继续发挥重大效用。内蒙古现已查明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有3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疫源地面积的1/4,地广人稀的环境为精准化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内蒙古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极大助力鼠防工作开展。2020年4月,西乌珠穆沁旗时隔10年监测到鼠间鼠疫,就是由于牧民发现自毙鼠之后及时上报。
有力应对疫情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内蒙古积极应对,取得明显防控效果。然而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在疫情防控中还面临着专业人员不足、能力难以满足防控新需要、技术手段应用不彻底等短板,亟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升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记者采访内蒙古十余个旗县的疾控中心发现,基层疾控中心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一人多岗的状况,尤其是鼠疫防控工作因为辛苦又枯燥,防疫人员多是四五十岁,有的基层鼠防监测站只能依靠退休返聘人员开展工作。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鼠疫疫情开展全年监测,需要大量从事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外勤监测的疾控人员。郑贵军等疾控专家建议,考虑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的实际,应取消以服务人口确定疾控机构编制,综合考虑以服务半径的方式合理确定人员编制。许宏智介绍,自治区层面已经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改革开始破题。
注重平战结合,提高医疗救治能力。许宏智说,医疗救治应注重平战结合,各个医院日常开展诊疗活动,疫情发生后迅速集结医疗资源进行救治,这需要完善的流程、充分的演练。同时还应完善应急支援体系,医疗资源不发达地区发生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支援机制,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和患者救治等工作,保证患者按照“四集中”原则收治、2-3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在疫情“备战”阶段还应提升各类物资保障能力,做好30天物资动态储备,保持货源、运输渠道稳定,应对交通封锁等突发情况。
利用智能手段完善疫情防控,提升先进技术应用能力。大数据、智能化等新的技术手段极大助力了疫情防控,但在有的地区先进的防疫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居家隔离时可用传感器门禁代替封条,流行病学调查可用信息化系统代替手工填表,但是基层因为资金紧张、技术手段有限、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等原因,尚未广泛普及这些高效的技术手段。还有的技术手段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疫情防控的新需求,如大数据目前只能提供监控图像或身份信息,还需要耗费人力才能定位密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