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东: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风电领域知名专家型人才

广告位

李清东: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风电领域知名专家型人才 李清东,男,39岁,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高家梁风电场场长,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当代发明创业人物、中国电力优…

李清东: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我国风电领域知名专家型人才

李清东,男,39岁,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高家梁风电场场长,他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当代发明创业人物、中国电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国优秀创新工匠、中国华电集团劳动模范、中国华电集团首届创新创效能手等荣誉。

始终扎根生产一线的李清东,凭借其敢为人先的钻研精神,从一名普通岗位工人历经13个春秋成长为我国风电领域的一名知名专家型人才。坚守在生产一线岗位,他像科学家那样执着钻研,原创发明多项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解决制约我国风电机组在恶劣环境地区的技术壁垒,多项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的技术垄断。培养出一批新时代产业工人和劳模工匠技术带头人,取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已累计为风电行业创效1.5亿元以上,未来将带动产业节能创效百亿元。

一、坚守草原大漠储备风电人才

自2008年入职风电以来,坚守在祖国北疆大漠,一干就是十三年,他视风场为家。他耐得住寂寞,常年坚守在风场一线,为了解决困扰我国风电机组因地理环境气候高温导致的机组产能低,能耗大、机组甚至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难题,他带领团队发扬“孺子牛”“拓荒牛”的精神,带领远离城市的风电战友们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工作中,无论烈日狂风,都阻挡不了他上风机的坚定步伐。背上工具包,带上安全带,抱着必胜的决心,他登上数百米高的风机,观察数据,查找原因。为了研究风电机组高温停机问题,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他独自一人创造了在机舱温度为55℃高温下连续工作12小时记录。面对风电行业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同时内蒙古又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资源优势,只因我国风电机组技术起步晚,核心技术人才匮乏,因风电机组技术问题困扰,严重制约和影响风电的可持续发展,他发现一个人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微乎其微,他利用公司现有资源成立“开旗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并间接带动公司三个场级劳模工作室,通过劳模工作室的带动,公司工作室先后分别被内蒙古自治区化学能源工会和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授牌为省部级劳模工作室,一个工作室被评为市级劳模工作室,培养出省部级劳模3人,带动公司创新人才40余人,工作室技术骨干在2019年技术监督大赛获得华电集团团体第一名,2020年风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第一名,形成技术成果60余项。

二、持续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敢于和国外技术“叫板”,这就是李清东本人的真实工作作风,他创新之路的故事还要从2012年讲起,那时中国的风电行业才刚刚起步不久,从国外引进来的风电机组在中国的大地上表现出了不适应环境,我国的风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新疆、甘肃中国的北部地区,北部地区风资源好但是地貌多处于沙漠和戈壁滩中,引进外国技术的机组不适应中国的环境,机组经常发生因环境温度高导致的机组高耗能低出力情况,风电场经常出现过大面积停机事件。此问题不仅导致风电机组设备故障率高,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在国内引发了数次火灾事故。风电行业的核心技术困扰着中国风电机组批量国产化的进程,给中国的新能源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面对此种情况,李清东意识到这是前所未遇的难题,在没有任何可供借鉴和参考的范例下,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就要找一个突破口,方可在这“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寻出一条攻克难题的新路。

俗话说知易行难,每个夜晚,当躺在床上时,“降温、安全、经济……”这些词总会不停地从他脑中一遍又一遍的闪过,“只要发明一种装置,将机舱外面的风大流量地引入机舱内,利用机舱内外的空气循环,一定会达到降低机舱内部的环境温度目的”。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李清东的脑中逐渐形成,说干就干,在那段时间里,李清东常常钻进五六十度闷热的机舱里,观察机组运行状态,测量相关技术数据,多少不眠之夜,多少苦思冥想,多少实验失败,难以量化,无以记录,数不胜数,他粗略算了一下,自己为此付出的时间就长达一万多小时。面对国外设备厂家的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签订军令状:“不为国人争气,就忍辱受气”经过五年的日夜研发,同时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和中科院一起破解多项新能源领域重大技术难题,最终将一套经济实用、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非能动自然冷却技术问鼎于世。

风电机组非能动降温技术的问世,让全部引进国外技术的机组以及国外进口机组都能应用,不用消耗的任何能源,投入极低成本,利用风电机组的自然属性彻底解决机组发热着火的难题。多项关键技术通过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风电行业非能动自然冷却的技术空白,颠覆了整个风电行业风电机组传统的降温方式,开创了我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三、服务社会创造巨大效益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他带领团队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艰辛和风险,也尝到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电力工人在参与国家绿色发展中的奋斗中取得成果的喜悦。他常说取得的所有成绩不全归功于他的自己,只要技术在中国大地上能服务中国企业,就是对他最大的褒奖和殊荣,虽然他的专利技术一再被仿造改型,但是他一直坚定,只要和外国技术形成制衡,打破国外厂家对中国的技术垄断,就是最大的自豪,最近五年来,一直坚守在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带领风电技术人员从原创技术研发到产品试制到产品批量推广应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道路上,他执笔的“打破技术创新壁垒,助力国企改革发展”的论文被多家电力企业引用,在探索科技成果“产学研”的道路上,总结了一套成果转化新模式被中国知识产权报特别专刊报道。

多项技术在国产和国外六种以上机型300多台机组上,机组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江西、新疆等地区,已应用技术的风电机组三年累计创效1.5亿元以上,如果全行业全部推广应用,每年将会带动产业年节能创效132亿元。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清东,一名普普通通的风电人,既无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无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精彩风电人生,以他的实际行动和成果诠释着一个风电工匠在大漠风电中践行党在新时代工人们的人生观、奋斗观、价值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