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举同志,男,现年56岁,现任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经理。1994年,郝永举同志作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其他农民工一样应招到宏大油厂(红井源油脂公司的前身)。一开始,对于这位初中毕业后有着几年种地经历的年轻庄稼汉,面对榨油这个行业可以说完全是一个门外汉。但是,他硬是凭借着肯吃苦、肯钻研的干劲,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成为车间一名榨油专家,一名在车间工人中具有很高威信的生产一线技术领头人,油脂生产的行家里手。2003年锡林郭勒盟红井源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在宏大油厂基础上搬迁组建,他和以后陆续招用的农民工,现在已经成为红井源生产车间的主要技术力量。
2003年,公司整体搬迁,车间安装新设备,第一次接触设备的改建安装仅凭经验,显然难以适应。于是,他在自己工作之余常常不回家,跟着安装技术人员爬上爬下的义务帮忙,实际上他是在熟悉各条管道、阀门以及新设备。投产后他边跟着技术工人学习操作,自己也在摸索着油脂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慢慢的他的食用油生产技术胜过了公司的技工。凭着吃苦钻研的精神,2003-2004年他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职工”称号。连续几年公司年终的表彰大会,他都获得公司领导及员工的一致好评,但他仍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任劳任怨,忘我的工作着。工作中,他的严于律己也让车间的同事敬佩不已。
2014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食用油需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生产规模和设备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技改搬迁,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必然。当时,车间工人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技术积累,他已具备了丰富的经验。身为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他在历时近三年的建设中,基本上吃住在建设安装现场,把整条生产线熟记于心。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安装设备时,他在一边学习安装设备的过程,边向安装人员请教设备维修的问题,新设备投产后,他也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他还带头为工人们讲解新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即给公司节省了请技术工人讲解的费用,又让公司拥有了自己的技术骨干。在他的带动下,工人们很快的熟悉并能实际操作机器了,2017年8月,第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领导下,车间逐渐形成了“领导班子齐心,职工队伍团结”的良好局面。
为了保证新设备安全运行,树立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他和车间领导班子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油脂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让职工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配合公司的增收节支、目标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他利用空闲时间指导和带领员工共同学习公司下发的各类相关文件精神。在车间生产中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他对自己过硬的技术也从不保守,常常和工友们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力争精益求精。吃苦和韧性,换来了他应有的荣誉。忘我的工作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使他获得荣誉当之无愧。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技术能手,于2011年被太仆寺旗总工会推荐评为锡林郭勒盟劳动模范,2014年又被锡林郭勒盟工会授予锡林郭勒盟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内“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俗话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为了充实自我,将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好员工,他视学习为自己的“第二工作”。在工作学习之余,他耐心向其他党员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不偏不倚的和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使车间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他积极支持并配合党政领导定期组织员工和领导班子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面对面交流,竭力协调党政关系,全方位地在车间内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工人们的身边,他就像一位老大哥一样,只要他能帮忙的地方,一定会看到他的身影。2018年,车间发生了一起违章操作事件,尽管此次操作因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造成事故,可他却毅然向公司领导递交了事故报告,并主动承担了责任。回到车间,他除了在公告栏上张贴启示予以警告,严厉处理当事人外,还对自己及其他几位主要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生活中的他是职工的“贴心人”。每逢车间员工和家属的婚丧嫁娶,他总是头一个站出来,热心为其张罗周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使公司上下建立起了良好的劳资关系,公司因此获得“自治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他带领下的生产车间,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面对荣誉,喜悦自然不用说,但他更多的表现是坦然依旧。他说的最多的还是一句老话:“爱岗敬业不仅仅是口号,更要踏踏实实的将它落实到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做到了,公司才能兴旺发展,公司好,大家才好”。让我们拿出、恒心、信心、决心和毅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给广大消费者健康、放心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