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强:扎根一线用奋斗书写精彩人生

广告位

孙利强,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精密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忘初心恪尽职守…

孙利强,男,1973年生,中共党员,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精密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一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扎根电力技术服务一线,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电工匠荣誉,在自治区70周年大庆期间,作为自治区科研方面的代表人物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工作中,他吃苦耐劳,始终坚守在一线。2009年3月内蒙古华宁电厂两台机组的凝汽器发生大面积结垢,随时面临停机的危险,而该厂负责着集宁市区10多万人的供热,一旦出现双机停用的事故将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公司将这个难题交给了孙利强,他义无反顾地去了现场,精准制定出双机凝汽器清洗方案,带领同志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投入到工作中。他坚持吃住在现场,经过现场十几天的拼搏,他带领的团队出色地完成了清洗任务并彻底解决了凝汽器结垢问题,保证了华宁电厂机组的稳定运行,得到了该厂领导的高度评价。

工作中,他善于钻研,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他性格随和,待人热情,是一个难得的好同事、好师傅,可一遇到技术问题他马上就会变得严苛、认真,有时候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2010年,他主持“工业在线式专用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的研制”,该项目全部由他自己设计加工。由于该装置结构复杂,加工工艺要求高,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时常需要返工,因而项目推进非常缓慢。大家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后,第一台样机加工完成,经过测试,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大家欣喜若狂,纷纷向孙利强表示祝贺,可他自己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经过他测试,温度控制这项指标还没有达标,设计要求是±2℃,而实际测试值是±3℃,差了一度,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所有人都沉默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重新设计温控系统,这就意味着要把好不容易装配好的装置再拆掉,重新进行设计、安装,完成这项工作最少又要一个月,而这个项目已经比计划的完成时间晚了近两个月,原定的现场中试以及项目鉴定工作都将推后,更重要的是错过产品推向市场的最佳时机,这对该产品的后期销售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有人提出:“温度差这么一点对装置的使用影响并不大,能不能就这样算了”,但孙利强决定重新返工,他说:“我们是科技人员,吃饭的本钱就是技术,产品晚一年上市没关系,但是技术上的哪怕一点点瑕疵都是不能接受的”。

靠着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由他主持研制的工业在线式专用离子色谱分析测量装置已在十余个发电单位应用,完成销售30多台,实现产值1500多万元,实现利税800多万元,获得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为目前为止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唯一一项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并成功实现转化的科研项目,该项目获得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创新成果奖。

工作中,他注重积累,勇于攻克难关。他常说我的所有课题的提出都来源于长期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科研工作的基础仍然是生产,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科研工作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普通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为科研课题。

有一次为了到现场收集数据,他带着一位年轻同志到电厂,该工作需要每两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并采集一个样本,连续记录三天,由于招待所离现场比较远,他就一直待在现场,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就找一个干净一点的墙角睡一会儿,年轻同志看他过于疲惫,就劝他回去休息,并保证自己能完成任务,可是孙利强刚走一会儿就又回来了,望着年轻同志疑惑的眼神,孙利强说:“别多想,不是信不过你,只是这些数据对我太重要了,不亲眼看着我睡不着啊!”功夫不负苦心人,依靠着收集到的详实数据,他圆满完成“火电厂热力设备金属材料动态腐蚀速度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项目,该项目先后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内蒙古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方法独到,实用性强,属国内首创的科研项目,并希望能尽快推广应用。

2015年11月16日,以上两项科技成果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是内蒙古电科院首次以参会者的身份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在2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始终记得老师傅的一句话“到现场去”,每次当他迷茫、困惑的时候,他都会到现场观察,同时听取现场工作人员的意见,而每次都带着收获从现场回来。由他开展的“使用煤矸石合成聚合氯化铝絮凝剂”项目就是他在赴煤矿调研时,看到大量的煤矸石堆砌在矿口造成环境污染后开发的,该项目使用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煤矸石”作原料,生产用于污水治理的絮凝剂,属典型的以废治废项目,该项目最终形成产品并成功应用。

正因为多年的坚守与积累,他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工作中,他事必躬亲,与家人聚少离多搞科研从来就是一件苦差事,想要出一点成绩,就需要付出一个人毕生的心血,因此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孙利强知道几十年来他对家人的亏欠很多。

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自身工作很忙,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母女之间的冲突时常发生,因此他在家里的角色一直是妻子的“出气筒”,女儿的“防火墙”,但由于工作需要,常年出差,这个角色扮演的并不称职。2017年,女儿临近中考,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让家里的空气分外紧张,因此女儿给他下了死命令:不许出差!他也下定决心在女儿中考结束前,要把工作放一放,好好在家陪陪孩子,可就在临考前一周,乌海一家电厂使用的装置出了问题,别人都处理不了,现场工作人员打电话希望他去一趟,接完电话他陷入了两难,一面是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承诺,一面是作为技术人员对用户的承诺,到底该怎样抉择?又该如何向女儿解释呢?苦苦地想了很久,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还是让他决定马上去现场,“你考试前爸爸一定回来,亲自送你去考场”,在他做出这个保证后,懂事的女儿还是放他走了,到了电厂,他不分昼夜的工作,终于赶在中考前一天的晚上将问题解决了,可此时从乌海到呼市的火车卧铺票已经售罄,想着对女儿的承诺,他硬是座了八个小时的硬座,赶在早晨六点前到家并为女儿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而最终女儿也已优异的成绩考入呼市二中火箭班,他觉得这是命运对他辛劳付出的最大奖赏。

人说天下最亲密的不过母子情,因为工作原因他很少有时间去看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电话经常成为他们母子沟通的桥梁,可是每次通电话,几句简单的问询后,就常常陷入沉默,母亲怕影响他的工作不想多说自己的情况,可又久久不愿意放下电话,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泪水盈眶。

有人问孙利强:“你为什么那么热衷科研呢?”对此他的回答是:“科研创新的激情来源于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他进一步解释道:“当我们深入到日常工作中时,就经常会发现一些使用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有一种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冲动,这往往就是科研创新的开始,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爱是不会有这种冲动的”。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开始大力倡导科研创新,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科技创新已经成了整个公司上下的一个主旋律,孙利强决心乘着这股东风,继续在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拼搏奋进,在加速现有项目实现转化的同时,在保障电网安全及新能源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研究,对打造“全新责任蒙电”做出新的贡献。虽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他仍继续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工作激情。他时常说:虽然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