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将于8月中旬在内蒙古乌审旗举办

广告位

7月12日,记者从“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媒体吹风会上获悉,“国际论坛”将于8月中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举办。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以下简称“国际论坛”)…

7月12日,记者从“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媒体吹风会上获悉,“国际论坛”将于8月中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举办。

“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以下简称“国际论坛”)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由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乌审旗委员会、乌审旗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承办。

据介绍,乌审旗历史文化悠久,旧石器时代“河套人”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河套人”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蒙古族原生态文化保留传承最完整的地区之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在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邵家沟湾考察,采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7至8岁幼童左上外侧门齿化石,门齿大小与现代人相似,齿冠结构具有原始特征。这颗牙齿被命名为“Ordos Tooth”(鄂尔多斯人牙),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将其译作“河套人”。河套人是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萨拉乌苏地区的晚期智人。考古保护棚建筑面积675平方米,主要用于保护和展示考古地层剖面及考古发掘现场。2023年获得100平方米考古发掘执照,正在进行考古发掘。

吹风会上,四个“河套人”文化IP形象及其周边创意产品首次对外亮相。IP形象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萨拉乌苏遗址代表性的‘河套人’和河套大角鹿、披毛犀、王氏水牛等,并根据四个不同角色分别命名,构建IP品牌故事。通过对‘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让萨拉乌苏遗址成为自然、考古、旅游的全新名片,成为助力鄂尔多斯乌审旗文化旅游和区域文旅发展的新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玉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