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明:煤矿行业的“发明家”

广告位

  在祖国北疆建设的众多行家能手中,涌现出一名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榜样,他在轰鸣的机器和雄浑的号角中开辟了一条煤矿设备维修领域的“发明创造之路”,他就是—张华明。 他同志作为…

 

在祖国北疆建设的众多行家能手中,涌现出一名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榜样,他在轰鸣的机器和雄浑的号角中开辟了一条煤矿设备维修领域的“发明创造之路”,他就是—张华明。

他同志作为我公司矿用设备维修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他以“甘坐板凳十年冷”的工匠精神,刻苦钻研各种矿用设备维修技术、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和突出业绩。

扎根一线,刻苦钻研勤实干

十几年来,他始终扎根煤矿生产一线,经过多年现场实践,对各大型机电设备性能烂熟于心,他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把出现故障的时间,故障现象,以及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对大型矿用设备的“五脏六腑”和“脾气性格”不断摸索,为以后类似故障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公司维修大型矿用设备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宝贵数据,并无私地与大家分享这些成果,提高了维修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如2015年,矿上的两台80吨格鲁夫吊车一直存在控制系统显示器出现乱码的故障,吊车只能在紧急模式下手动操作,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格鲁夫外籍专家曾多年来长期攻克都无法排除该故障。由于公司所有大型设备的组装与检修大型吊车来实施,而两台80吨格鲁夫吊车是我公司的最重要的两台吊装设备,如果没有大型吊车,包括坑下块煤筛分系统、电铲的大修、卡车厢斗的翻转工作只能被搁置,如果这两台吊车故障再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我公司的煤炭销量。 当时张华明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张华明同志一直是从事的是电铲电气维修工作,虽然他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吊车,但是作为善于攻坚克难的技术人员,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在客服缺乏相关配件的困难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英文资料,通过反复揣摩80吨格鲁夫吊车电气控制原理图,不断地测试、调换、试运行吊车的各个电气元件,一一排查可能的故障点,最终找到两台格鲁夫吊车故障点为中央单元电路板上的一个电阻故障所致,通过修复该电路板,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了多年来80吨吊车自动操作模式失效的故障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多年来,他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先后发表8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参与编写《煤炭机电设备的机液气控制》、《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学习指导书》两本专著。为我国露天采矿行业做了较大贡献。

钻研新技术,造就煤矿行业的“发明家

经过多年维修经验的积累,张华明在技术创新方面时时能够获得灵感,一项项创新成果井喷式地爆发出来,他说:美国的“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本身就是对于创新的定义。“科技狂人”的成功也使他备受鼓舞,有梦想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他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发明梦”。由于公司缺乏各类机械加工设备,为了验证自己各种发明的技术方案,2016年他自购一台3D打印机,经过心无旁骛的潜心钻研,他最终掌握了3D打印多种材料的3D打印工艺,并在行业内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中,成功制做出一台“WK-35无线遥控无斗栓自动开斗装置”、“220吨电动轮主机架裂纹监测装置”、“一种电磁控制盘式制动器”等一系列发明项目的技术验证模型,验证了这些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加快了这些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

现代大型露天煤矿的设备的很多设备的核心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些元器件一旦损坏,如果没有备用件,长达半年以上的采购周期就会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如果备用元件太多又会造成库存的挤压,增加生产成本。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张华明通过对设备维修过程中急需零件材质结构、硬度、强度极限等特性反复研究,创新3D打印工艺使3D打印工艺技术首次在露天煤矿维修领域大量应用,3D打印技术在煤矿行业的成功应用,可以实现在设备所在地有针对性的制作损坏的设备元件和特殊工具,有效的解决了露天煤矿生产的燃眉之急,并在保障设备的出动,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2016年,随着矿山设备的逐渐老化,220吨矿用卡车电动轮主机架开裂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卡车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困扰着矿山行业的国内外厂家。由于电动主机架在在电动轮的内部所以在卡车运行过程中无法对其开裂情况进行检查,必须对电动轮彻底拆卸分解才能检查到电动轮主机架的开裂情况,而拆解一次电动轮所需的费用就高达20多万,而且耗时耗力,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出动,张华明利用业余时间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案,最终利用“一种银粉涂层裂纹传感器”研制了“卡车电动轮主机架监测装置”,可以实现在不拆解电动轮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对电动轮主机架容易开裂的关键部位进行实时监测,从而避免大型安全故障的发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7年,针对电铲开斗机构普遍存在的故障率高、维护过于频繁的问题,他发明了“一种无线遥控型无斗栓自动开斗装置”。当初他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觉得他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难度太大,因为很多专业厂家科研院所都没有实现的他所说的技术指标,对于不是专业生产挖掘机的矿山企业来说无异于难上加难,更何况该项目的实施涉及到机、电、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实施的技术含量很高。不服输的他并没有放弃,他整天埋头于各类型的专业书籍中,并通过努力学习专业英语,查遍了国内外向领域的前沿技术专利和论文并对其逐一翻译,通过坚持不懈的潜心研究最终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通过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方案的机械结构模型以及电液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该装置运行的各项预设功能,验证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该项目的成功研发可在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铲出动率等方面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改变露天采矿业的“黑科技”。在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的首届创新创意大赛中该项目作为集团公司唯一煤炭板块的参赛项目入围最终的决赛,为公司赢得了荣誉,他的研发团队也由此荣获了当年的突出贡献奖。

 

奉献为本,培养新人传帮带

 

“一朵鲜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华明有一个“加法变乘法”的逻辑,他说,要让更多的人加入“被乘数”的行列,我要当一个高标准的“乘数”,用“一团火”的精神,燃烧自己,温暖大家,用自己的技术和作风影响带动他人,传技术真心实意,传思想传品德一片赤诚。

考虑到张华明同志对于我国煤矿行业的突出贡献,他所在公司要将他调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张华明婉言谢绝了上级对他职务的提拔,张华明说:“ 我在办公室坐不踏实,只有在生产现场才容易出活,感觉过得充实,况且我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没有解决”。最后公司尊重他的选择,他继续留在了设备维修中心从事维修工作。

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自治区级创新工作室称号,他带领22名创新骨干先后完成多项技改、修旧利废。其中有3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煤炭行业在保证设备出动、安全运行、提高作业效率、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2019年,张华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创新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众多成果和业绩面前,他没有满足,而是一如既往的在生产一线努力工作。关心着同事的工作,关心着技术人才的培养,关心着公司的发展,为建设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默默的奋斗着。

 

 

 

为您推荐